百师联盟 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语文(全国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语文(全国卷)答案)
教学金国©©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寒之札记百姓因此生活安定。调任密州。司农下令实施手实法,不按时施行的人按违反国家制度判罪。苏轼对提举官说:“违反制度的判罚,如果是出自朝廷,谁敢不听从?如今命令出自司农,这是擅自制定律法。”提举官害怕地说:“请您先不要追究这件事。”不久,朝廷知道这个法令危害百姓利益,于是下令废除了它。元祐元年,苏轼以七品官员入侍皇帝于延和殿,(皇帝)赐他银印红绶,升为中书舍人。元祐三年,权知礼部贡举。正逢大雪严寒,士子们坐在庭院中,颤抖地不能说话。苏轼放宽他们的禁约,使他们能尽量发挥。巡视考场的宦官常侮辱应试士人,而且抓住意义曖昧的个别词语,诬陷为罪状,苏轼把这些宦官都奏请驱逐。元祐四年,因积累了一些议论政事的话,被当权的人忌恨。苏轼怕不被他们容忍,请求调到外地,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苏轼到杭州后,遇上大旱,饥荒和瘟疫并发。苏轼向朝廷请求,免去本路上供米的三分之一,又得赐予剃度僧人的牒文,用以换取米来救济饥饿的人。第二年春天,又减价出售常米,制成许多稠粥、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苏轼说:“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得疫病死的人比别处常要多些。”于是收集多余的钱二千缗,又拿出自己橐中黄金五十两,建造治病场所,渐渐积贮钱粮来防备疫病。徽宗即位,又经过三次大赦,就提举玉局观,恢复朝奉郎。苏轼自元祐以来,从未以每年考绩要求升迁,所以官职仅止于此。建中靖国元年,在常州去世。苏轼学他的父亲苏洵写文章,从来得之于天资。曾经自称:“写文章如同行云流水,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格式,仅是常要在该说的地方就说,该停的地方就停。”即使是嬉笑怒骂的话,都可以写成文章。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四、语言建构与运用(8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年画一上墙,年的喜庆便自然而来。作家赵冬在其新著《中国年画一悬挂的风景》中,以传统年画为主,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图解。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诗画集,该书以散文诗的形式,将中国古代名著、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和中华民族英雄人物、传奇人物等凝结在一起。让读者在短时间里浅显易懂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深邃。书中所选内容皆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故事。其中既有经典名著,如四大名著、《聊斋志异》等;又有历史人物,还有戏曲故事。每一篇都配有年画作为陪衬,让人在年画中参悟原著,在诗文解析中领略年画的意韵。作为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教育、文明传承的作用。书中不仅画美,文字也独具风格,或七言五律,或骈文歌赋,读起来朗朗上口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它让我们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而这本书更让我们看到了高悬在中国人心中的年景一丰盈的日子,美好的生活。12.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5分)A.耳熟能详B.浅显易懂C.家喻户晓D.朗朗上口解析:浅显易懂:道理或寓意浅显,容易理解、明白。这里可以用“轻而易举”。答案:B13.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5分)A.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B.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D.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38【23新教材老高考DY,语文-R-选择性必修上册-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