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二)2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历史答案)
16.1961年后,苏共党纲提出了“非资本主义发展理论”,它把发展中国家分为三类。苏联对外援助以援助第三类国家的“解放运动”为重点。第一类国家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发展中国家,如北越、古巴和蒙古第二类国家拥有“社会主义导向”的发展中国家,如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第三类国家“资本主义阵营”中的发展中国家苏联的做法客观上A.巩固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B.缓解了冷战背景下的美苏争夺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发展D.推动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秦汉与明代的长城】(14分)材料一战国时代,与匈奴接壤的秦、赵、燕均筑长城以拒匈奴,这是秦汉长城的滥觞。秦统一中国后,“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汉朝为巩固其疆域,不断加强长城这道藩篱的经营。《后汉书·匈奴传》记载,汉武帝击败匈奴后,大规模地向长城沿线移民屯田,使长城沿线以内的地方渐渐产生了许多汉民族的居民点,南北两种文化的互相接触与传播,都是从长城脚下开始的。陈江著《秦汉长城的建筑与汉民族的形成》材料二明朝前期对长城的修建的重点以反击蒙古为主在国势日衰的形势下,为遏阻蒙古骑兵南下,明廷投入更大的力量修缮和加固长城,使原先不相连接的关隘和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尽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各部贵族与明王朝双方处于对立冲突之中,但其间更多的是蒙古游牧文化流入中原,中原物资输往塞外,相对一线双方民族加臂言欢的和景象。董耀会《明长城修建历史背景研究》(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历代王朝修缮长城的历史原因。(6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城修建的历史影响。(8分)历史试题(七)第4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