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湖北卷)答案

[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湖北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百师联盟第四次联考历史
    2、2024百师联盟高三冲刺卷二历史
理论形成,为新时期党的私营经济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香港、澳门的回归也为党的私营经济政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党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的理论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8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经济政策,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和探究历史问题、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学生首先要注意表格中时间的分段。其次,根据表格的两个示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的释。最后,阐释须条理清晰,史论结合。18.(1)内涵:由唐代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转到宋代相对内敛、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由唐代国家的“他律”走向宋代个人的“自律”;文化日益世俗化和民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租佃制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取代门阀士族;民族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教育的民化和普及化;印刷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科举制的发展;儒学的复兴;安史之乱后政治局面的变动。(6分,答出三点即可)(2)本质区别:唐宋文化转型属于封建文化内部的转型;近代西方文化转型则是由封建文化向资本主义文化的转型。(2分)影响:促进了人性(思想)解放(或理性精神的传播);打击了教会和封建势力;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或推动资产阶级革命);促进了欧洲的崛起;有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留下了大批优秀文化遗产。(6分,答出三点即可)(3)认识: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核心;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体现;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应有之义;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动力。(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1)问第①小问,关于“唐宋文化转型”的内涵,可根据材料“希望实现内心深处的‘自律’,而不是国家和家族的‘他律’,直至形成完备的程朱理学体系。从此中国文化的发展走进了以具备‘自律’能力的个人为主体的正常轨道”并结合所学的历史识和史学理论得出由唐代相对开放、外倾、色调热烈的文化类型转到宋代相对内敛、内倾、色调淡雅的文化类型以及由唐代国家的“他律”走向宋代个人的“自律”。第②小问,关于推动“唐宋文化转型”的原因,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角度做阐述。第(2)问第①小问,关于唐宋文化转型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本质区别,学生要从文化转型的性质角度考量,唐宋文化转型属于封建文化内部的转型,依然属于封建文化范畴,近代西方文化转型属于从封建文化转型到资本主义文化;第②小问,关于近代西方文化转型的影响,学生可以从人性解放、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分析。第(3)问,学生要结合时代背景去分析文化复兴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如文化复兴是民族复兴的核心、体现、根基、动力等。19.示例一观点: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2分)论证: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夺取敌人中心城市为目标,结果都失败了,这说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2分)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中做出文家市决策,带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国情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2分)1935年年底,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结束并到达陕北,革命中心从南方农村转移到北方农村,随着日本发动“七七事变”,中华民族进入全民族抗战,八路军根据洛川会议的人民战争路线,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日寇,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2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扭转了解放战争态势,1947年夏天,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先后进行三大战役开展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中国共产党以乡村为工作重心的时代基本结束。(2分)结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一条农村革命道路,最终取得了抗战胜利,夺【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804】·FJ·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