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辽宁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 历史(辽宁卷)答案)
第五套1.B材料“商业贸易在中国始终非正道”反映出中国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中国帝王是一个牧羊式的大地主”则指出了当时封建生产方式的现状,这可用来说明中国封建经济体制的落后性,故B项正确。商业发展萎缩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君主专制强化与材料中商业贸易受阻碍等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C领事裁判权指的是一国公民在侨居国成为民事、刑事诉讼被告时,该国领事按照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的权力,材料就是从这一角度论述的,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3.D材料信息显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在多次战争中的兵力多于敌人,甚至是数倍于敌人的兵力,然而第二次鸦片战争仍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因而材料可用来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故D项正确。仅从部分战役中双方兵力对比不能推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A、B、C三项错误4.B根据材料“难的是贯彻执行法律的人”可知,魏源对于任用贤才于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性的重视,故B项正确。外交转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5.A太天国运动爆发之前,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建立了拜上帝教来发动群众,这与材料“为了引起暴风雨般的运动,就必须使这些群众自身的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的说法相符,故A项正确。太天国的保守性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恩格斯的话仅是强调宗教对于运动的作用,没有强调农民起义是否成功,排除C项;阶级斗争的观点不是材料所述主旨,排除D项。A6.B根据材料“用惯了这种权力的疆吏便常常要与朝廷的法度相摩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地方督抚在镇压农民运动过程中掌握了实际权力,从而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权力结构的变化,而不是政府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项;C、D两项表述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C根据材料可知,曾国藩只看到了西洋武器的先进,没有看到武器只是表象,中西制度的差距才是中西方力量悬殊的根本,故C项正确。“研究西式武器背后的秘密”与创办军事工业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项;“切实”说法欠妥,只引进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并不能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排除B项;仅学西方的科技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前进的主要方向,排除D项。8.A根据材料“当时世界上真正的强国只有四个一英、法、俄和大清帝国”“亚洲现在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一俄国、英国和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近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中国的近代工业和海军开始建立,左宗棠收复新疆,镇南关大捷打败法国,同治中兴,士气大振,中国在国际上重振声威,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洋务运动的成果显著,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军事实力的信息,排除B项:清政府的政治状况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英国人对亚洲局势的评价,与西方侵略手段无关,排除D项。9.B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国在谈判中虽然有失,但收回了伊犁主权,粉碎了沙俄控制新疆的企图,这说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艰难,故B项正确。沙俄割去中国其他部分的领土不能说明新疆主权在实质上仍未收复,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无法推知中国在谈判中处于劣势,也不能推知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排除C、D两项。10.D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自发组织了反割台斗争,表现出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故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1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过康有为改造后的儒学一康氏儒学对儒学的解读较为怪异,这说明改造后的儒学难以被人接受,故C项正确。维新派如果不致触及封建制度,就不会进行变革封建制度的变法,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维新变法没有得到皇帝支持的信息,B项错误;材料强调了康有为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存在弊端,而非强调对儒家思想改造程度的问题,D项错误。12.D根据材料“克服国民奴性劣根”“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可知,维新派认为要振兴民族就必须重建国民性,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维新派主张改良,而不是革命,排除B项。13.D由材料“在此前的甲午战争中”可知,该评论所指的事件发生于甲午战争之后,材料“从这种奇怪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则说明了中国民众的反抗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评论所指的事件为义和团运动,故D项正确。:9·【22新教材.DY·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SD,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