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3-2024同步达标自主练习·七年级 生物第一次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同步达标自主练习·七年级 生物第一次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次月考试卷七年级上册生物
    2、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七年级期中检测卷二生物
    3、安徽省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考试题2023-2024
    4、2023-2024七年级第一学期生物同步学练测
    5、生物同步七年级上册答案2024
    6、2023-2024安徽省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试卷
    7、2023-2024安徽省七年级期中卷(一)生物
    8、2023-2024同步达标月考卷七年级生物
    9、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试卷2024安徽
    10、2023-2024学年安徽省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联考卷生物
8.A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有关知识。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项错误;在形成栎一山核桃群落的过程中,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增大,B项正确;该演替过程中,群落的垂直结构越来越明显,群落对阳光等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提高,C项正确;栎一山核桃群落阶段,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增大,D项正确。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依题意可知,丙种动物捕食乙种动物,而乙种动物以甲种植物为食,可见,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种动物的数量减少,进而导致甲种植物的数量增加,A项正确;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故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大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B项正确;该食物链中信息传递的方向是双向的,C项错误;当乙种动物的种群数量达到K/2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密度为1000÷2÷50=10(头/km),D项正确。10.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及能量流动的有关知识。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应采用样方法调查青蛙卵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1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包括分解者,B项错误;卷叶螟粪便中的能量值为M(摄入量)一M1(同化量),C项错误;图2中的M2指的是卷叶螟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等于M(同化量)一R(呼吸量),D项正确。11.B解析:生态位表示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态环境的最小阈值,群落中的种群生态位差异越大,群落的结构一般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般较强,A项正确;处于生态系统的同一营养级的不同生物,有的仅仅处于一个营养级,有的处于多个营养级,那么处于多个营养级的生物的生态位会更大,因此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的生态位可能不同,B项错误;生态位相似但存在地理隔离的种群,常会进化出相似的生理结构,比如生态位相似的生物草,不同的物种也会进行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C项正确;生态位宽度大的种群遇到外来物种入侵时,由于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来躲避敌害,一般不易被淘汰,D项正确。12.D解析:分析表格可知,随着灌木丛的发展,细菌多样性指数先升高后降低,而土壤中氮含量逐渐升高,A项错误;从初级阶段演化到成熟阶段的过程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灌木演替成森林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所以演替的时间足够长,灌木丛也不一定能演替成森林,C项错误;随着灌木丛的发展,植物种类增加,为更多的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栖息空间,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D项正确。1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间关系、蛋白质合成等相关知识。真菌和烟粉虱宿主是寄生关系,A项错误;烟粉虱和其所传播的病毒为寄生关系,B项错误;真菌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和氨基酸合成自身蛋白质,C项错误;据题意可知,烟粉虱减少将不利于真菌和病毒对植物的寄生,D项正确。14.D解析:本题以桑基鱼塘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稳定性等有关知识。桑树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基石,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由桑树固定的太阳能,A项正确;蚕沙喂鱼、塘泥肥桑等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B项正确,D项错误;与热带雨林相比,桑基鱼塘的组分少,食物网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弱,C项正确。15.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将割裂的栖息地连接起来,打破了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促进了鸟类M间的基因交流,A项正确;提高出生率可以增加鸟类M的种群数量,B项正确;雄鸟发出的鸣叫声属于物理信息,C项错误;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项正确。16.C解析:放牧草地在低度和中度时有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在高度时不利于1、2年生植物的生长,割草草地在不同强度下,豆科植物的数值均小,故不利于豆科植物的生长,A项错误;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高度时草地的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比中度时要高,B项错误;随着距离的加大,蜥蜴数量减少,蝗虫数量增多,而非禾草植物明显减少,单独分析植物,其竞争减弱,C项正确;图3中,随着距离的加大,蜥蜴的数量全国100所名校高考专项强化卷·生物学卷九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XGK·G DON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