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一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GX]一试题)
2022~2023学年新乡高二期末(上)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D【解析】根据材料“要适应日益严峻的战争形势”“‘县’的出现恰恰适应了这种需要”,这说明县制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要求,故选D项;县制的出现不代表旧制度的彻底崩溃,故排除A项;县制的出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排除B项;县制的出现有利于贵族势力发展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2.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15年至1783年,以首相为首的内阁产生程序不正常,这反映出当时责任内阁制度亟待完善,故选A项;议会仍行使立法权,议会的职能已名存实亡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此时英国已经确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传统势力左右民主政治,故排除项。3.C【解析】根据材料“举子们年复一年的应试准备和科举考试的过程成为儒教观念和经典文本在民间广泛传播和渗透的渠道“成为这些观念制度的载体”可知,这一现象说明科举制促进了儒家思想的传播,故选C项;科举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统治并不是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故排除B项;官僚政治形成于秦朝,故排除D项。4.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文官制度得到完善,英国内阁颁布的规定实质上反映了生产力提高后政府对政治制度的调整,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英国选官制的公公正和民众对参与政治的愿望,故排除A、D两项;英国民主政治的局限性与材料无关,故排除C项。5.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汉景帝时,防年继母陈论杀了防年的父亲,防年因此杀了继母,依照法律防年应该被判处大逆罪,但太子刘彻认为陈论下手之日,其对防年的母恩已绝,最后廷尉判处防年杀人罪,这说明汉初儒家孝道伦理对司法审判有一定影响,故选B项;汉初以黄老之学治国,故排除A、C两项;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故排除D项。6.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1世纪以来,西欧商品经济的复苏亟需确立契约自由、等互利、等价交换、诚实信用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导致研究古罗马法的思潮兴起,故选A项;人文主义思想迅速传播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是材料现象,不是结果,故排除C项;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相应规则与基督教信仰遭到冲击无关,故排除D项。7.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086年到1500年,英国教会地产多于王室地产且王室地产在下降,教会地产在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王权和教会的矛盾趋于尖锐,故选A项;B、C两项表述与表格内容不符,故排除B、C两项;此时宗教改革尚未开始,故排除D项。8.D【解析】北魏孝文帝迁、说汉话、改汉姓、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等措施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孝文帝对少数民族的管理,故排除A项;B项与材料意思相左,且此时门阀势力还未完全瓦解,故排除B项:孝文帝之后,北魏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故排除C项。9.C【解析】法国驻伦敦使节与西班牙驻伦敦使节之间爆发了严重的优先权之争,反映了当时国际交往礼节尚未完善,故选C项;1618年,《威斯特伐利亚合约》已经确立了解决国际争端的一些国际法基本原则,故排除A项;维也纳体系确立于1815年,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法国霸主地位的确立,故排除D项。10.C【解析】在公务性外交场合,中国驻外使节也有穿西装的情况,说明中国有融入国际社会的意愿,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这时外交突出意识形态建设,故排除A项;1952年国民经济已得到恢复,故排除B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与资本主义阵营关系未缓和,故排除D项。11.A【解析】米麦折银提高了白银的使用率,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材料所述政令无法扩大政府税收来源和改善民众生活,故排除B、D两项;商帮的涌现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仅是白银的广泛流通,故排除C项。12.C【解析】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国际收支恶化,黄金储备下降,这一状况导致20世纪70年代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崩溃,故选C项;当今世界美国依然是经济霸主,故排除A项;当今世界格局依然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故排除B项;材料现象不是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地位的直接原因,故排除D项。【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23-289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