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HUB]八试题)
料并未反映出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古代社会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排除D项。故选C项。5.明代隆庆开海后、洋钱(又称洋银)输入中国。清前中期江南地区洋钱“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江南官民亦追求西方器物,“什物器具,无不贵乎洋者,日洋铜,日洋磁,日洋漆,…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据此可知,清前中期的江南地区()A.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民众的消费惯渐趋奢靡C.对外贸易结构发生变化D.与世界市场存在交流互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期(中国)。清代前中期的江南地区因为洋钱即白银的流入,带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且广泛影响到了社会经济的方方面面,这反映出当时的江南地区与世界市场存在着交流互动,D项正确: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在鸦片战争之后,排除A项;民众的消费追求西方器物不等于奢靡,排除B项;对外贸易结构并未发生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6.“国之大者”即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事务。公元前578年,刘康公曰:“国之大者,在祀与戎”:汉文帝时期,“农,天下之大本也”;唐德宗敕曰:“漕运通流,国之大计。”明太祖说:“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古代中国统治者对“国之大者”的认识变化反映出()A.时代形势影响国家治理B.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C.统治者治理能力的提升D.中央集权程度的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由题干信息可以看到,从春秋时期到明清时期不同的历史阶段,统治者所认识到的“国之大者”有所不同,其反映出统治者所在的历史时期面临的时代形势不同,所要重点解决的和面对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国家治理的重点也自然不同,A项正确;农业在古代一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排除B项;它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统治者治理能力的提升与否问题,排除C项;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统治者对于“国之大者”认识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7.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对留学生持轻视态度,认为其只是通夷言夷字;20世纪初,清政府根据留学生取得的文凭,授予其举人,进士等政治身份和官职。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A.新旧文化冲突加剧B.政治改良成为社会共识C.新式教育蓬勃发展D.政府统治危机日趋严重第3页/共1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