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

2024年高三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24·G3DY·历史-R-必考-QG 历史(一)答案预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D【解析】由材料可知,三国时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但粮食产量有明显提升,手工业和家蚕养殖业也得到了明显发展,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开发程度的提高,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的比较,故排除A,B两项;材料主要反映了以种植业和家庭纺织业为代表的小农经济成就,故排除C项。2.C【解析】清末的大学堂预科课程突出强调传统伦理和儒家经义等课程,体现了统治集团维护封建意识形态的努力,故选C项;结合所学知识,教育改革相较于政治、经济、军事领域的改革并不处于核心位置,故排除A项;“抄袭”一词说法绝对化,故排除B项;当时大学预科课程中的“人伦道德”包含不少封建糟粕,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排除D项。3.C【解析】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中国梦”的理想蓝图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关系密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进一步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故选C项;建成发达的工业国并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故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这一思想提出的背景,而非结果,故排除B项;D项割裂了生态文明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实践道路的关系,故排除D项。4.A【解析】三名古希腊著名学者都提到斯巴达国王在宗教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可见斯巴达的王权借助神权进行统治,故选A项;宗教祭祀不能完全等同于迷信活动,材料不能体现迷信对决策的影响,故排除B项;寡头政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人们政治认同的来源,故排除D项。5.D【解析】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基督教对“蛮族”的“反征服”使新生的日耳曼诸国有了共同的精神纽带,促进了社会秩序的重建,有利于西欧向封建社会过渡,故选D项;基督教并不能解决封建割据问题,故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教权和王权二元并立的局面,故排除B项;基督教通过“反征服”,建立了文化霸权,禁锢了人们对罗马古典文化的探索和解读,故排除C项。G.B【解析由材料可知,公元6世纪末?世纪初,古代中国和印度各自独立地将二次内插法运用于天文学和其他数学问题的计算当中,这体现了两大文明发展具有独立性和相似性,故选B项;材料中的现象不能体现文明的发展性、同源性和扩展性,故排除A、C,、D三项。7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历史事件”应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这一事件将西班牙奢侈品市场、美洲银矿开采和中国传统手工业联系起来,反映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故选C项;A、B两项夸大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故排除A、B两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领域,与材料现象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8,C【解析】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提倡人文精神,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国家政治体制的设【※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