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4.C【解析】阅读题干材料获取的重要信息有“探险活动”、“世界各大海洋形成了一个单一的航海体系”、“欧洲人如何控制海洋”、“将他们的影响力扩展到所有大陆”、通过这些信息不难判断该学者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该学者认为新航路的开辟的重大影响是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说明该学者运用全球史观(视野)来评价新航路的开辟,与该学者评价角度符合的是C项。A项是社会史观(视角),B项是革命史观(视角),D项是文明史观(视角),均排除。15.【答案】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一一19世纪(欧洲)。根据材料可知,17世纪,欧洲贵族引领服装潮流,而到了19世界中叶,转变为工业资产阶级引领潮流,从侧面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潮流的影响,从“以戴假发和编发辫为时尚”到“男装简洁而实用”,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故D项正确;材料中描述的是引领服装潮流,没有体现生活水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思想解放,也没有体现社会变革,排除B项:上流社会引领流行风尚是两者的相同点,而非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6.【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是推断题。根据材料可知发展中国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出口额和进口额一直在增多,但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出口额比重却在下降,由此可知发达国家在世界出口额比重中占据较高比例,发达国家增加对外出口会挤压发展中国家本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故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地位下降,A项正确;此时世界经济格局并未发生重大转变,仍然是发达国家主导,排除B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推动了规范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时间不符,排除C项;根据材料可知南北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排除D项。故选A项。17.【参考答案】(1)史料一是史诗,属文学作品,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酒业的发展,但具有夸张性。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或从中可以推断古代葡萄酒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史料二是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有利于探讨葡萄洒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洒的酿造故乡来自于东方高加索山区(或这一发现推断出古代葡萄酒制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5800年)。(答对1则史料价值及推断得3分,答对2则得6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特点:历史起源早;由局部地区向世界逐步推广;葡萄酒的消费逐步市民化;伴随近代殖民扩张向外传播:葡萄酒的生产逐步法制化;葡萄酒生产与消费中心随着时代发生变化。(1点2分,任3点6分)18.【答案】(1)问题:均田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比例更低(或未授田户数多),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2分)原因:国家政局的变动: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私田的存在:人口增长:政府掌控土地的减少。(1点2分,任2点4分)(2)评析:白居易批评两税法导致钱重物轻的社会现象,加重人民负担,主张恢复租庸调制。柳宗元认为两税法导致贫富差距更大,社会问题更大,主张恢复租庸调制。(2分,或写“两人都指出两税法的弊端,主张恢复租庸调制”也可得分)白居易和柳宗元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以偏概全。(2分)一方面,他们认识到两税法带来的社会问题,他们关注普通农民,希望减轻百姓负担,对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具有一定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没有认识到两税法在当时的积极作用,他们站在封建国家的角度分析问题,代表了农耕经济的要求,其主张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不利于减轻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4分)(要求:概括出白居中易及柳宗元的观点2分,作出评价2分,能写出其积极性得2分,能写出其局限性得2分)【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敦煌户简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得出均田户数较少,受足户数比例更低,实际应受田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原因:从玄宗时期,均田户数较多,结合国力分析,得出国家政局和经济的发展:从土地兼并的角度分析,
本文标签:
高考模块分段测试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