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发展民族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交融的高峰,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内迁,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北方少数民族大都以华夏正统自居。隋唐时期,国家政治复归一统,与突厥、回纥、西域等民族联系密切,尤其是唐太宗对待各民族一视同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交融继续发展,少数民族统治者以中国正统自居,尤其是元代将进入中原的女真人、契丹人称为汉人。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尤其是清朝前期,统治者高度重视民族联系,祖国疆域最终奠定,民族联系空前加强。(6分,答出三点即可)因此,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的发展与演变,体现了国内各民族联系的不断加强,各民族经过长期交流互动,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1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问题:民变频繁发生;社会矛盾尖锐;清廷统治危机加深。(4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社会性质转变;列强侵略加深;传统经济(自然经济)加速解体;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西方思想文化的传播;民族主义高涨;清廷封建统治腐朽;封建剥削沉重(赋税沉重)。(6分,答出三点即可)(2)示例评析:立宪派:认为清政府对立宪搞拖延战术,认识到清政府无立宪诚意;内阁筹建不符合宪政原则。(2分)他们受西方君主立宪思想的影响,积极推动中国宪政,希望政府能够切实落实立宪措施;立宪派的态度体现了其坚定的政治理想,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妥协性和空想性。(2分)革命派:始终反对清政府立宪活动,认为预备立宪是骗局;不断发动反清起义以抵制预备立宪。(2分)他们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提出并践行三民主义,对清朝的反动统治不抱幻想;革命派看到了清政府的反动性,认识到清末预备立宪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本质,符合近代历史发展潮流,但在实践上具有脱离群众的一面。(2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示例评析:英国不攒同过分削弱德国,希望借助德国制约法国。英国长期奉行欧洲大陆均势政策,推行“光荣孤立”政策。英国希望法德保持均势以避免欧洲大陆出现与其争夺世界霸权的强国。(4分)法国希望最大程度地削弱德国,最严厉地惩处德国。19世纪晚期以来,法国在与德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斗争中屡遭挫折:法国害怕德国东山再起;法国希望在一战后扩张自己在欧洲的势力。这体现出法国对宿敌德国的极度防范,积极谋求国家安全和利益。(4分)美国既不愿意英国的计谋得逞,也不愿意法国太过膨胀。美国本土距离欧洲较远,国力也正在崛起。这体现出美国企图称霸全世界;欲插手欧洲事务;积极谋求自身利益。(4分)总之,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对德处理方针的分歧,体现了大国之间的争权夺利,奠定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基调,中国等战胜国利益遭到漠视,德国、苏俄无缘参会都可说明《凡尔赛条约》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也说明外交方针都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4分)(“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高三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