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高三24·G3AB·语文-必考-QG 语文1-3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文王口“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太公口,“婚微明,小鱼食之:缗调年香,中鱼食之:缗隆年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年,乃年于婚: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年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遇: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鸟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黑嘿昧昧①,其光必远。微战!圣人之心,请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文王曰:“树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口,“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惠,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六韬·文韬·文师》[注释]①田,通“畋”,打猎。②缗:钓丝。③曼曼,同“漫漫”,指幅员广阔无际。绵绵,持续长久。④嘿嘿,同“默默”。寂然无声。味昧,纯厚隐晦,不显露于外。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凡A人B恶C死D而E乐E生G好日德工而J归区利回能M生N利回者P道Q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斋”是斋戒之意,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B.“卒见太公”与《孔雀东南飞》中“供养卒大恩”的“卒”字的含义相同。C,“以禄取人,人可竭”与《谏太宗十思书》中“竭诚则胡越为一体”的“竭”字的含义相同。D.“济人之急者”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字的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3分)A.太史编及其远祖分别为周文王和大禹占卜,太史编认为,从占卜显示的征兆来看,远祖畴占卜的征兆比自己的这次占卜更准确。B.周文王与姜太公在渭水相遇,太公告诉文王,自己现在虽在钓鱼,但并不喜欢钓鱼,弦外之音是自己借钓鱼聊作消遣,实际上是在等一个慧眼识才的明主。C.姜太公以“钓鱼”喻“揽才”,指出以食禄、财富、权位为“饵”,可以招揽人才,意在告诉文王:身为国君要想招贤纳士,需要给予切实利益D.姜太公用真情实话来考验周文王是否为可以辅助的明君。果然,从文王接受规谏的对答中可以看出文王确实显示了明君风范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文王日: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2)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14,姜太公就文王提出的“如何使天下归心”的问题给出了怎样的建议?请结合材料概括。(3分)【高三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