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三期中调研测试历史参考答案1-5ACBDC6-10 BBDAC11-15 DBCAC16—20 CDCDB21-24CABA25【答案】(25分)(1)原因:夏商周三族的互相融合奠定了华夏民族的雏形;西周的有效统治奠定了天下一家的心理文化认同(或分封制扩展了文化认同);非华夏各族内迁促进了华夏认同;儒家思想强调大一统和兼容并包;诸侯纷争和兼并战争促进局部统一。(7分)(2)社会变量:宋代推行以文立国政策;扩大科举取士范围,形成新的文人士大夫阶层;社会阶层流动加速等。(2分)文化变量:宋代形成新的儒学体系一一理学;宋代教育进一步发展。(2分)社会变量和文化变量套叠:宋代实现了社会精英与文化精英的合一;文人士大夫阶层深受理学影响,构成了宋朝统治的稳定基础。(2分)(3)(12分)1953年侧重于“重工业和国防的现代化”。(1分)阐释: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美国的遏制威胁,我国的重工业基础依然比较薄弱,国防科技依然落后,(3分)为此党提出要“集中发展重工业,实现国防现代化”,经过一五计划,推动了我国重工业的发展,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巩固了国防力量。(2分)1964年侧重于“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全面的四个现代化。(1分)阐释: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大跃进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为此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结构。((3分)19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重视农业和科技的现代化,有利于推动农业和科技的发展,有利于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2分)1979年后在强调经济现代化的同时重视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1分)阐释: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我国逐渐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