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2024.05)试题(语文)
南京市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2024.05)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南京市高三二模2024
2、南京市2024高考二模时间
3、2023-2024南京市高三二模试卷
4、2023-2024南京市高三二模时间
5、2024南京高三二模什么时间
6、南京市2024年二模
7、南京市2024高三二模试卷语文
8、2024南京市二模
9、2024南京高三二模试卷
10、南京市2024二模时间
骤,而是灌溉方式的三个方面。C文章第五段只具体介绍了第一区域抬水的操作过程,没有具体介绍其他三个区域抬水的操作过程。故“先总后分”和“后文具体介绍了各区域段抬水的操作过程”错误。6.【答案】示例:①建于战国时期,历史悠久,反映了重要历史事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②采用了“分时轮灌”的灌溉方式,形成了“长藤结瓜”式灌溉系统,体现了我国古代先进的农田水利技术。③从古至今持续发挥灌溉作用,造福一方,持续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若从其他角度作答,于文有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本题满分不超过6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题分析】通读全文可知,文章从历史、发展、灌溉方式、工程体系特点、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介绍了白起渠。考生结合相关内容,对关键信息进行整合,即可得出答案。由于信息量相对较大,考生需将这些信息归纳为三个方面。这是解题的一个难点。7.【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题分析】“先扬后抑再扬”理解错误。文本中没有文字体现“我”对海棠的贬抑态度,不能将文本中与海棠花凋零相关的内容视为“抑”。8.【答案】文中画横线部分依据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发挥想象,(2分)描写了海棠遭风雨摧残的情景,叙写了李清照向侍女询问海棠花的情况的故事,(2分)并将部分词句巧妙融入写景叙事中,使文段有文白夹杂之妙。(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赏析文本的语言艺术的能力。【解题分析】解答这道题,考生须将文中画横线部分与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内容联系起来,找到二者之间的关联点,根据这些关联点,思考文中画横线部分的妙处9.【答案】①引用元好问的诗,借这首诗描写海棠的叶和花蕾,突出了尚未全开的海棠花的内敛低调之美,表达了“我”对尚未全开的海棠花的喜爱之情,也为文本增添了理趣和诗意。②引用辛弃疾的词句,巧妙地将文本内容转向写海棠花凋谢,引出后文对李清照的故事的叙写,也为文本增添了诗意。③引用邓颖超文章中的话,表现了邓颖超对周总理深深的思念之情,也为人们常以海棠花寄托纯洁的情感这一观点提供了力证。(每点2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解题分析】考生要根据对文本第二段的理解,来分析作者引用元好问的诗的用意。文本第二段先说明“我”喜欢尚未全开的海棠花;接着给出元诗,并说明诗歌大意;最后抓住一个“闹”字,强调元诗末句别有新意。全面理解了文本第二段的内容,就不难得出答案。考生要根据对文本第五段的理解,来分析作者引用辛弃疾的词句的用意。文本第五段在给出辛弃疾的词句后,交代海棠花生命短暂,接着联想到李清照向侍女询问海棠花的情况的故事,最后分析李清照的思想语文卷参考答案(一)第2页(共6页)【24·高考样卷·语文·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