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1(第1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一)1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国考一号2历史
2、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
3、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答案
4、2023-2024国考一号4历史
5、2023-2024国考一号4历史答案
6、2023-2024国考一号历史4
7、2023-2024国考一号历史3
8、2023-2024国考一号3历史
9、国考一号2024历史
10、2023-2024国考1号2历史答案
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一)1历史试题)
9.A根据材料“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包租了一列火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的使用推动了会议旅游这一新事物的产生,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旅游成为时尚休闲方式,排除B项;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会议旅游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旅游交通成本问题,排除D项。10.A根据材料“一批沿海港口城市和铁路、公路枢纽城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以来,随着水路交通工具的革新和由铁路修建所引发的陆路交通的变革,其沿线及其周边城镇人口迅速增加,工商业得到发展,这反映出交通变革影响城市布局,故A项正确。近代中国城市布局的变化并不能说明西方殖民侵略不断加深,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中国交通格局的变化导致城市结构的变化,而非中国近代化的成就显著,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乡近代化之间的比较,无法得知城乡近代化具有不衡性,排除D项。11.B根据材料“该趟动车组列车具有防紫外线、防风沙等功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自主创新,助推了高铁在青藏地区的应用,这反映出我国交通科技水的提升,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排除A项;中国高铁制造技术领先世界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政府主导铁路业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12.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我国轮船航运业迅速发展,这有力推动了我国交通工具的近代化进程,故C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出轮船航运业对人们日常出行方式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商办轮船业,与近代中国海防实力的提升无关,排除D项。13.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截至2022年,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水运和航空建设得到迅速发展,这说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故D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广泛使用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并不等同于交通运输量增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我国交通技术与世界交通技术的对比,排除C项。14.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设卫星城的设想是将城市人口迁移到郊区或者更偏远的地区,这一设想的实现依赖于便利的交通网络,即公路建设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建设卫星城解决的是城市人口过多的问题,并不会导致城市劳动力不足,排除A项:建设卫星城与城市化水无关,排除B项;卫星城的建设并不能使城市发展摆脱地理限制,排除D项。15.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十三五”以来,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是我国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与交通运输手段多样化无关,排除A项;“制定了完善的交通法规”的说法缺乏史实依据,排除C项;掌握交通核心技术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变化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16.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交通网络的发展推动了我国与周边国家贸易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我国对外贸易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中国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推动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对象,排除D项。17.(1)特点:顺应自然环境;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颜色以黑、白为主;受到“天人合一”思想乐·2125DY·历史-R-选择性必修2-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