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
百师联盟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二)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联考二
2、百师联盟2024高三二轮二
判。这些作品针砭时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怨刺精神,从而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基石。在此基础上,历代中国文学都坚持以人为本,以深刻批判精神为底色,形成了奔流不息的现实主义传统。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到关汉卿《窦娥冤》中对人民苦难命运的深切同情.以社会理想为引领,以现实批判为职责,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精神,始终闪耀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璀璨光芒。(摘编自郭杰《契合与共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学精神》)材料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一项重大原则。这一思想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进行改造,在传承传统民本思想中的重民、爱民、富民等积极思想的同时,克服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超越。传统民本思想一般把“民”作为“子民”,是与“君”“官”相对应的一种阶级概念。其中,“君”“官”是统治阶级,“民”是被统治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传统民本思想强调“君轻民贵”,但其出发点却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将重民、爱民、富民等作为一种维护统治的手段,而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与之相比,“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彻底摒弃了“子民”的概念,将“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实现了对“民”认知的超越。传统民本思想以君为主体,以民为客体。君是统治者,民是被统治者。统治者居于高高在上的地位,自上而下地“为民做主”,而民始终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下等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人民主体地位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历史的各个维度之中,体现为自下而上地“由民做主”。传统民本思想归根到底是为阶级政治服务,成为统治集团安顿民心、维护既有统治秩序的工具。其核心是“统治”,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民,维护专制皇权。与之相比,民的生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解放与自由发展。因此,“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核心是“发展”,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摘编自季广子《从“以人民为中心”看“第二个结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与共振,都坚持以人为本,执着追求人类美好社会理想。B.“大同社会”这一理想,体现着现实的目标和未来的憧憬,最全面系统地概括了人类的社会理想。C.“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也实现了对这一思想的超越。D.关汉卿《窦娥冤》中对人民苦难命运的同情体现了中国文学坚持以人为本,追求人高三语文第2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