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6(第5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五)5历史答案
国考1号6(第5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五)5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3-2024国考1号4历史答案
2、2024国考一号历史试卷答案
3、2024国考一号历史答案
4、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
5、国考一号答案网2024历史
6、2023-2024国考一号历史3
7、2024国考一号2历史
8、国考一号2024历史
9、2023-2024国考1号3历史答案
10、2024国考一号4历史答案
19.【答案】(12分)(1)特点:重文轻武,文人治国;分化事权,内外相制,皇权高度集中;强干弱枝,守内虚外。(6分,每点2分)(2)原因:没有真正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用人不当;政策执行不力;变法派内部存在分裂;没有处理好与既得利益集团的关系,保守派强烈反对。(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解析】(1)根据材料一“以武功开基而以文治靖国的方略”可以得出“重文轻武,文人治国”;根据材料一“分割宰相、将军和地方官员的权力,设置枢密院和三司等机构,分别掌握兵权和财政权”可以得出“分化事权,内外相制,皇权高度集中”;根据材料一“在边境部署少量军队,大部分军队驻扎在内地,加强中央的军事和行政力量”可以得出“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根据材料二“变法没有突破北宋立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体制,这些体制是造成北宋中期危机的深刻原因”可以得出“没有真正触及社会根本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社会根本矛盾”;根据材料二“这种方法过于激进”可以得出“变法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根据材料二“王安石为推行新政将异见官员统统赶出中央”可以得出“没有处理好与既得利益集团的关系,保守派强烈反对”;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用人不当,政策执行不力,变法派内部存在分裂。20.【答案】(12分)示例:论题: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全面的飞跃和转型。(2分)阐述: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推动生产力发展水显著提高,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推动了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的个体小农经济逐步产生。政治上,兼并战争更加激烈,诸侯国数目越来越少,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分封制进一步瓦解,郡县制开始实行,各国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推动向封建社会转型。思想上,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奠定了中华文化体系的基础。总之,战国时期在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全面而具有重大意义的飞跃和转型。(10分)【评分细则】本题论题2分,阐述部分10分,实行分等级评分,具体分级标准如下:评分标准分数论题明确,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正确史实,表述无误,前后逻辑清晰,论证有力。9-12分论题较明确,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史实基本正确,逻辑较清晰,有一定的说服力。5-8分论题不明确,缺乏史实,或史实表述有误,史论没有结合。0-4分【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材料叙述了战国社会在中华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全面飞跃,据此可以提出相关论点“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全面的飞跃和转型”。然后结合所学,从经济上的小农经济产生发展、政治上的走向统一、思想上的百家争鸣等方面进行论证阐述。最后,总结提升即可。【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4页(共4页)】25136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