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卷·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1号卷·A10联盟2024级高二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一号卷a10联盟2024历史答案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1897年至1913年,中国期刊发表的有关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作品约为162篇。在甲午战败之后,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俗的反思就已甚嚣尘上,其中卢梭哲学则以其发端于自然、着眼于新民、终于新国家的特点,成为清末以来浩大的文化反思浪潮中的重要资源。在辛亥革命之前,卢梭二字即意味着民权之思想与民主之革命。“卢梭破坏旧政治学而新政治学乃兴”的先例不由得启发中国学人“不破坏之建设,未有能建设者”。这个“破坏有理”的文化共识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则进一步细化为实现文明进步的观点。卢梭及其所激发的法国革命史让中国学人重新认识了现代政治的条件,重释合法性推动新政体之展望。李大钊在1917年《暴力与政治》一文中将卢梭定义的合法权利视为“当永悬为政理之钨”的“透宗之旨”,对下者,天下不安之事,莫斯为甚也”。军阀割据与殖民控制的加剧,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出现,其实已经说明了启蒙主义所设计的共和制度与民主程序在中国的失败。陈独秀等进步学者,逐渐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法分析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的局限性,将包括卢梭在内的现代中国政治话语推向一个更为真实且革命的新境界。青年毛泽东曾号召时人,要依靠人民自己的力量来争取创造历史之主人公的自觉意识和主导地位:“我们不联合起来,讲究我们的自教育,还待何时?我们已经堕在苦海!我们要讲究自救,卢梭所发明的自教育,正用得着。”——摘编自包大为《卢梭哲学与五四新文化运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战争后卢梭哲学在中国影响甚广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卢梭哲学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4分)【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第6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