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联考]2026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1历史答案
[名校联考]2026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1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
1、2024年名校联盟优质校高三大联考试卷历史
2、2023-2024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名校联考卷历史
3、名校大联考2023-2024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
4、2024名校联盟历史第三次联考
5、名校大联考2023-2024高三第五次联考历史
6、2023-2024学年上期高三名校联考六
7、2024高三六校联考历史
8、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2024.1历史
9、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2024.9历史
10、名校联盟新高考研究卷2024.9历史
(十三)1.【答案】B【解析】“甘肃”的空间,“约5100一4700年”的时间符合仰韶文化的时空范围,遗址出土的彩陶符合仰韶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对仰韶文化的继承;环壕面积、核心区面积及宫城、祭祀等说明出现了早期国家,体现了对仰韶文化的发展,故选B项;环壕面积、核心区面积及宫城、祭祀等说明出现了早期国家,结合时间信息“约5100一4700年”可知南佐地区当时已经进人文明社会,而不是“即将迈人”,排除A项;国家机构应体现在职能部门、政府机构的设置,材料没有提及相关信息,排除C项;良渚文化在浙江,南佐遗址在甘肃,由于当时交通条件的限制,很难产生“联系”且“密切”,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2.【答案】A答案解析网【解析】由材料可知,刘秀复置司隶校尉的主要目的是对付都城的贵戚权臣,鲍永弹劾帝叔即赵王刘良就是证明,A项正确;刘秀复置司隶校尉的监察目标不是地方官,而是京师百官、权臣贵戚,排除B项;司隶校尉是监察官,并非军事官员,排除C项;汉代监察权本就不属于宰相,不存在分割相权之说,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3.【答案】B答案解析网【解析】材料中唐朝以通经水为依据选拔“神童”,反映了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强化了儒学在社会上的正统地位,故选B项;材料未提及士族子弟在童子科中的待遇,无法判定其“仍有特权”,排除A项;材料与官员行政能力无关,排除C项;唐朝专设童子科,表明科举制有所完善,“尚未成熟”无从体现,排除D项。4.【答案】C答案解析网【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广州人在与外地人做交易时,如果货物有问题,过了五七天拿回来都给退换,体现了广州商人在交易中的诚信态度,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广州商人的经营特点,如诚信、务实等,并非直接体现广州商品经济繁荣的景象,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广州商人诚信的特点,没有关于商业资本是否高度聚集的描述,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广州与其他地区对比并表明广州成为区域商贸中心,主要说的是广州商人的经营品质,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5.【答案】D答案解析网【解析】根据材料,“张集馨赴九江办理通商事务时,听到城内警报声后马上就躲避了起来。七月四日,张集馨被朝廷以闻警退避的罪名革除布政使职务”可知,清政府在面对与列强的相关事务时试图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这从侧面反映出清政府对涉外事务的重视,D项正确;1861年九江城内的警报并非侵华英军引发的,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天津条约》的签订确立九江为通商口岸,排除C项。答案解析网6.【答案】C答案解析网【解析】1895年,清政府被迫将杭州开放为通商口岸。据图片可知,杭州开放为通商口岸后,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进口增长反映列强通过杭州对华商品输出扩大,出口增长则很大程度上反映列强通过杭州扩大对华工业原料的掠夺;进出口增长都反映了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程度日益加深,故选C项;民族工业发展主要表现为本土企业数量和产值增长,而非口岸贸易总额的变化,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更多体现为国内生产能力的提升,与题干数据关联较弱,排除A项;列强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转向“资本输出”是甲午战争后的重要变化,但题干数据仅体现商品贸易规模扩大,未体现资本输出特征(如外资设厂、铁路投资等),排除B项;杭州开埠是《马关条约》强制规定的被动开放,非地方政府自主行为,清末地方虽有一定改革(如新政),但通商口岸的开放始终受制于列强压力,排除D项。答案解析网7.【答案】B答案解析网【解析】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地区,地主富农占有80%的土地,而剩余的农民则仅占有20%的土地,可知满足农民土地需求是当务之急,B项正确;革命的目标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单纯的武装割据,排除A项;材料的核心是土地问题,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完全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C项;D项仅是材料部分内容的体现,排除。模拟小卷·历史第37页(共60页)[26-1】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