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月考卷语文答案
衡水金卷先享题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月考卷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2026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大单元学三步一体高效训练Z天下讲评10.司马迁赞誉叔孙通是“汉家儒宗”,材料二中司马光与司马迁的看法是否一致?司马光又是如何看札记待叔孙通的? (6分)答案:①司马光与司马迁的看法不一致。(2分)②司马光认为叔孙通制定礼仪只为追求一时之功,结果使古礼失传,不是真正的大儒。(4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汉五年,已经统一天下,诸侯在定陶一起拥戴刘邦为皇帝,叔孙通负责制定仪礼名号。汉高帝全部废除了秦朝烦琐苛刻的礼法制度,改为简易的。群臣在朝堂上饮酒争功,有的人喝醉了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击打柱子,高帝很担心这种情况。叔孙通知道皇帝越来越讨厌这种无礼的举动,劝皇上道:“儒生很难与他们一起攻取天下,却可以与他们一起守住已经取得的成就。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与我的弟子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高帝说:恐怕会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五帝、三王的礼仪制度各自不同。礼,是根据时代人情的变化而给人们制定出节制或修饰的法则。所以夏、殷、周三代的礼节因袭、减省、增益的内容都可以考知,就是说不同朝代的礼节是不相重复的。我希望多多采纳古代的礼法和秦朝的礼仪制度合起来制定新礼仪。”皇帝说:“可以试着做一下,但要让新礼仪明白易懂,考虑是我能够做得到的再制定。”于是叔孙通担任使者去征召鲁地的三十名儒生。鲁地有两个儒生不肯前来,说:“您所侍奉的君主将近十位了,都是靠当面奉承而得到亲近富贵。如今天下刚刚定,死去的人还没有安葬,受伤的人还没有康复,又想制定礼乐制度了。从礼乐兴办的根由看,必须积累功德百年以后才能办。我们不忍心做您所做的事。您的所作所为不合于古人,我们不去。您走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不懂得时代的变化。”于是和征召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连同皇帝身边派来学礼仪的和他自己的弟子一百多人在郊外设好表示位次尊卑的标记开始练。练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上可以试看一下。”皇帝看后,让他们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正好十月将举行大朝会。汉高帝七年,长乐宫建成,诸侯大臣都在十月来朝会。这时皇帝的坐从房里出来,百官手持旗帜,传呼警戒,引导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级的官员依次上前向皇帝祝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不惊惧肃敬的。等行礼完毕,又摆下依官法酿造的酒。在大殿上侍坐的大臣都俯伏低头,按照尊卑次序起来上前向皇帝祝寿。斟酒九巡,谒者宣布“酒宴结束”。御史执法纠察,发现有违反礼仪的就带走。在整个朝会和酒宴过程中,没有敢喧哗失礼的人。这时高帝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黄金五百斤。太史公说:叔孙通善于迎合时代需要制定礼仪法规,他进取或退守能够顺随时代的变化,最终成了汉代儒家的宗师。“最直的东西看上去好像是弯曲的,事理(路)本来就是曲折向前的”,大概说的就是这类事情吧!材料二:司马光说:礼的功能太大了!把它用到个人身上,动与静就有了规范,所有的行为就会完备无缺;把它用到家事上,内与外就井然有别,九族之间就会和睦融洽;把它用到乡里,长幼之间就有了伦理,风俗教化就会美好清明;把它用到封国,君主与臣子就尊卑有序,政令统治就会成功稳定;把它用到天下,诸侯就归顺服从,法制纪律就会整肃严正。难道只是把它用在宴会仪式之上、门户庭院之间维持秩序的吗?就高祖刘邦的明智通达来说,他可以聆听陆贾关于以文治巩固政权的进言而称赞极好,目睹叔孙通所定尊崇君主的礼仪而发声慨叹;但是他最终不能与夏、商、周三代圣明君王并列的原因,就错在他不肯学啊。在那个时候,如果能得到大儒来辅佐他,与大儒一道用礼制来治理天下,他的功勋业绩又怎么会在这一步便止住了呢!可惜啊,叔孙通的气度太小了!他只是窃取礼制中糠秕般微末无用的东西,借以依附时世、迎合风俗、求取宠幸罢了,这样便使先代君王所建立的礼制沦没而不振兴,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难道不令人沉痛之极吗!因此扬雄对此指责说:“从前鲁地有大儒,史书中没有记载他们的名字,有人说:‘凭什么说他们是大儒!"回答道:‘叔孙通打算制定君臣的礼仪,便到鲁地去征召儒生,请不来的有两个,堪称大儒。”有人问道:‘既然如此,那么孔子应聘的足迹遍及诸侯国不对吗?”回答道:‘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要能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倘若放弃自己的立场来顺从迁就他人,那么即便是确定出了规矩、准绳,又怎么能够拿来应用呀!"”扬雄的评论好啊!大儒,怎么肯破坏自己原有的规矩、准绳去追求一时的功利啊!二、语言文字运用(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词语是造句成文的基础,词语的选择,不仅讲究用“对”,也追求用“好”;既要准确,也要生动。古人早就有“炼字”一说,作诗时须A,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现代作家在文学创作时也非常注重遣词造句。从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手稿上,我们便_B_:文章的第二段共272字,鲁迅手稿上却有多达19 处修改。例如: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还有斑,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原稿: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原稿:后身)喷出一阵(原稿:一股)烟雾。3125ZC·语文-R-必修下册-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