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语文第十五套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语文第十五套答案,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语文第十五套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全国100所名校示范卷理综一

23.【审题】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命题材料有3段。第1段,以相关事例引入“个别第三方测评平台推荐不靠谱”这个话题;第2段着重分析“第三方测评”发展的原因、工作原理及现实困境,帮助考生理解“第三方测评”这一概念;第3段一针见血,引用网民的评论,指出测评乱象的危害,即“透支信任”造成信任危机。材料服务于“整治测评‘乱象',守住信任之基”的主题,设题巧妙。从日常生活入手,有效缩短考生与命题材料的距离感。在审题立意上,紧扣“测评”及“信任”两个关键词即可,难度中等。【立意】①规范第三方测评,莫让信任成了牺性品;②拒绝虚假测评,守住彼此信任;③测评需尽心尽责,信任需彼此维护;④见利忘“义”不可取,真心实意做测评;等等。【名师评题】高考作文单纯考“信任”,话题过于老套,不符合新高考命题的要求。因此,本题创新命题,以当下互联网“第三方测评”为切入点,要求考生围绕“整治测评‘乱象’,守住信任之基”的主题写时评,既满足作文命题材料选择应具有时代性、新颖性的要求,又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引导考生在互联网发展的语境下,探讨信任的重要性,培养考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本题的立意、素材选择是多样的,但考生需要紧扣“测评”与“信任”两个关键词,避免偏题、离题。

全国100所名校卷理综答案官网

17.【答案】(14分)(1)可供分配的土地总额的减少;人口增长:政策实施的缺陷。(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2)原因:农户受到生产能力的制约(或者当时农户生产能力与新的耕作制度匹配的结果、或者受到新的新的耕作制度的影响):女性劳动力向养蚕、纺织等行业的转移。(每点2分,共计4分)合理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生产规模;应该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认知生产规模。(每点2分,任答一点得2分)(3)当前中国农业生产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农业经营规模较小;为了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和机械,应当从政策上进一步为土地使用权流转创造条件,促使农业经营规模扩大;从而将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农村解放出来,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每点2分,共计4分,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赋分)【解析】(1)据材料一“公田'日少,再加上丁口滋生”可知可供分配的公田数量不断减少,而人口总数却不断增长使土地与人口难以均衡匹配,导致井田制崩溃:据材料一“实际只受二十八亩,但要交的租调却一点未减“耕者日少,田有荒芜”可知均田制在实施过程中均田数量与相应的缴纳税额相冲突,间接加重了人民负担,导致人口流亡,均田制最终崩渍,说明均田制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漏洞。(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水稻与春花轮作的'新一年二作制'逐渐推广”可知“人耕十亩的现象是在新的耕作制度下,农户真实生产能力的体现;据材料二“在苏州、松江等江南蚕业和纺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妇女大多不下田劳动”可知当时江南部分地区养蚕、丝织业等手工业发达,使一部分家庭女性劳动力转向了手工业生产,削弱了家庭的农耕生产效率,使得当时形成了“人耕十亩”的现象。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唯物史观主要体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方面。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铁犁牛耕的形式存在,实行家庭经营,在当时属于一种比较落后的生产方式,不利于高效、集约化经营,进而限制了当时农业生产的规模:其次,当时江南地区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分流了一部分家庭劳动力,使得农耕生产劳动力的分配存在不足,也影响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这说明一定时期的经济现象是对当时特定社会环境的反映。3)结合所学知识,当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在经营方式上依然采用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使得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存在规模小、机械化推广受限的问题,所以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土地流转的政策,即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来实现集约化经营,促使农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和集约经营创造有利条件,也使得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被解放出来,为经济发展增添活力。